專題探究計劃書
A: 學生姓名
1: 易慧茹
2:林俊言
3:李文達
4:黃嘉怡
B: 題目:
黃飛鴻紀念館歷史探究中國武術文化
C: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?
現代中國 教育 藝術
D: 背景資料、相關概念和知識:
黄飞鸿纪念馆座落在祖庙的北侧,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,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,设有陈列馆、影视厅、演武厅、演武天井等。 为纪念黄飞鸿这位杰出的武术家,弘扬中华国粹传统美德,佛山市文化部门于2000年开始筹建黄飞鸿纪念馆,期间得到海内外有关人士鼎力支持和帮助,为纪念馆提供、捐赠了千多件有关黄飞鸿的历史图片和珍贵黄飞鸿纪念馆内。
E: 探究目的:
黄飞鸿可以说是佛山的一个代表人物了,他所带给全中国乃至全华人的不仅仅是几套拳法脚法,更多的恐怕还是那种侠义精神文化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,探究這些,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國的幾套拳法,中國功夫對世界的影響。
F: 焦點問題:
為什麼黃飛鴻這麼受人愛戴,而黃飛鴻紀念館會成為旅遊勝地。
G: 假設(如有): 有武術表演,可以照相或者錄影。
H: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: (應包括或已曾考慮到可能的須探究角度和研究對象;並須列出初步擬訂的資料搜集和分析方法、計劃進程和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)I: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:
因為黃飛鴻是一歷史上有代表的人物,那种侠义精神文化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,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。
J:參考資料:
黄飞鸿纪念馆简介 http://www.tourunion.com/spot/jd/2930.htm
黄飞鸿纪念馆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898935.htm
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
黃飛鴻館
祖籍南海,生於佛山的一代宗師黃飛鴻,是武林中一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,也是佛山歷史上的名人之一。 黃飛鴻生平鋤強扶弱,嫉惡如仇,武德高尚,武藝超群,醫術精湛。他擅長工字伏虎拳、虎鶴雙形拳、五郎八卦棍、獅子採高青等多種武藝,其“無影腳”更是蜚聲港澳東南亞乃至美加等世界各地。特別是他的“工字伏虎拳”和“寶芝林”藥店,一樣名滿天下,百世留芳。他植根於民間,揚威於海外,早已英名遠播。 六十多年來,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小說、粵劇、電影、廣播、電視劇、漫畫、動畫等在海內外藝壇上層出不窮,該題材電影多達一百多部,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。一個行俠仗義、扶危濟困,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藝術形象——“佛山黃飛鴻”已是家喻戶曉,為廣大民眾所鐘愛。 遠在港、澳、新加坡,后人設立了數十家黃飛鴻武館﹔近在南海西樵,鄉人修繕了黃氏大宗祠,建立了黃飛鴻獅藝館。 為了更好地紀念和展現這位佛山歷史上的文化名人不朽的風採,2001年,佛山黃飛鴻紀念館落成並向外開業。黃飛鴻紀念館座落在佛山市區中心、著名旅游勝地祖廟的北側,總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,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筑,設有陳列館、影視廳、演武廳、演武天井等。 黃飛鴻簡介: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、字達雲,原籍南海西樵嶺西祿舟村,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七月初九生於佛山,其童年、少年均在佛山度過。黃飛鴻自六歲起隨其父黃麒英習武,因家境貧寒,經常隨父在佛山、廣州等地賣武售藥。十三歲時,黃飛鴻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到“廣東十虎”之一的鐵橋三的首徒林福成,得傳鐵線拳、飛鉈等絕技,奠定了日后成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礎。 十六歲時,黃飛鴻在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,后在仁安街開設"寶芝林"醫館,門下弟子眾多,為名重一時的武術家。他先后被記名提督吳全美、劉永福聘為軍醫官、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,並隨劉永福在台灣抗擊日軍。他一生坎坷,晚年更遭受愛子遇害、寶芝林被焚、兒子失業等連串打擊。一九二五年農歷三月二十五日,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。
佛山黄飞鸿纪念馆
在祖庙三门的北侧,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,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。
走进黄飞鸿纪念馆,馆内设有陈列馆、飞鸿影院。陈列馆内,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,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。“十三姨”莫桂兰的真人照片,也陈列在馆内。并制作了一个“宝芝林”的复制品,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。颇令游人兴奋。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,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,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。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,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,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。据说,祖庙的工作人员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黄飞鸿的文物,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,才形成了这座凝聚全世界38万黄飞鸿门人寻根拜祖的纪念馆。黄飞鸿在《中华奇人大辞典》里,只有一句话的介绍,但“黄飞鸿”这个题材却被充分利用,并被演绎得传奇神奇,可见人们对正义的追求。
为满足海内外华人的愿望,纪念馆已经整理出的《黄飞鸿大事年表》,刻成了石碑,放在馆内供人解读。是祖庙的灵气哺育了黄飞鸿,而黄飞鸿的民族气节和传奇经历又给祖庙添了荣耀。在纪念馆的左侧,每天进行一次的南派舞狮表演。队员们在铁柱和木桩上闪展腾挪,将高超的岭南狮艺展示给游客。据说:这支舞狮队由黄飞鸿传人组成的,每年还要到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表演好几次。大概是出于对黄飞鸿仰慕,或者对舞狮艺术的崇拜,当舞狮者摆出一个造型“定格”时,游客就纷纷往大开口的“狮子”嘴里放钱。
在祖庙三门的北侧,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,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。
走进黄飞鸿纪念馆,馆内设有陈列馆、飞鸿影院。陈列馆内,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,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。“十三姨”莫桂兰的真人照片,也陈列在馆内。并制作了一个“宝芝林”的复制品,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。颇令游人兴奋。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,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,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。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,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,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。据说,祖庙的工作人员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黄飞鸿的文物,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,才形成了这座凝聚全世界38万黄飞鸿门人寻根拜祖的纪念馆。黄飞鸿在《中华奇人大辞典》里,只有一句话的介绍,但“黄飞鸿”这个题材却被充分利用,并被演绎得传奇神奇,可见人们对正义的追求。
为满足海内外华人的愿望,纪念馆已经整理出的《黄飞鸿大事年表》,刻成了石碑,放在馆内供人解读。是祖庙的灵气哺育了黄飞鸿,而黄飞鸿的民族气节和传奇经历又给祖庙添了荣耀。在纪念馆的左侧,每天进行一次的南派舞狮表演。队员们在铁柱和木桩上闪展腾挪,将高超的岭南狮艺展示给游客。据说:这支舞狮队由黄飞鸿传人组成的,每年还要到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表演好几次。大概是出于对黄飞鸿仰慕,或者对舞狮艺术的崇拜,当舞狮者摆出一个造型“定格”时,游客就纷纷往大开口的“狮子”嘴里放钱。
佛山黄飞鸿纪念馆
千灯湖位于南海区中心的桂城城区主轴--中轴线上,轴线的平均宽度约260米,东西两侧分别为50米宽的城区景观路——南七路和60米宽的南八路。 千灯湖是由人工湖、大掩体(两个,各有商铺10间)、历史观测塔、水上茶亭(12座)、柏树茶店(5座)、溪流(5座,分别是知识、丰收、白鹭、凤凰、白鸽)、山上景观塔(六座)、南水门、二十一世纪岛、凤凰亭、凤凰廊、花迷宫等组成。通过一系列的合理组合和排布形成一个湖光山色相辉映,以绿树、茶亭、溪流点缀其间的美丽休闲地方。 湖体的面积约为87,000平方米,沿湖岸水深均为0.8-1.2米,中央最深处达2.8米。此外,千灯湖还包括有湖畔咖啡屋,雾谷及观灯桥等附属景。 为了让更多的区民欣赏到千灯湖的美景,千灯湖景现免费开放。每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区民陆续驱车或散步来到千灯湖,在清新的微风里,清凉的湖边,闲聊小叙,放下工作的烦嚣,收获一份好心情。 公园的广场上有林荫大道、喷水池花架廊和大片的竹林、草地。这项堪称经典之作的工程由美国著名的SWA环境设计公司组织设计,规划构思打破了传统的以绿地和建筑物为主的中轴对称的手法,设计了一条从山到水的水系景观为城市中轴线,既突出表现岭南风光的水乡特色,又充分体现“自然·人·社会”的主题。到了晚上,千灯竞放,异彩纷呈,湖光灯色,交相辉映,市民云集,心旷神怡。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:位于西樵山下绿舟村, 曾孕育出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。内设有宝芝林,百草堂,黄飞鸿史迹陈列馆,关德兴纪念堂,练武场等。 祖籍南海,生于佛山的一代宗师黄飞鸿,是武林中一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,也是佛山历史上的名人之一。 黄飞鸿生平锄强扶弱,嫉恶如仇,武德高尚,武艺超群,医术精湛。他擅长工字伏虎拳、虎鹤双形拳、五郎八卦棍、狮子采高青等多种武艺,其“无影脚”更是蜚声港澳东南亚乃至美加等世界各地。特别是他的“工字伏虎拳”和“宝芝林”药店,一样名满天下,百世留芳。他植根于民间,扬威于海外,早已英名远播。 六十多年来,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、粤剧、电影、广播、电视剧、漫画、动画等在海内外艺坛上层出不穷,该题材电影多达一百多部,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。一个行侠仗义、扶危济困,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——“佛山黄飞鸿”已是家喻户晓,为广大民众所钟爱。 远在港、澳、新加坡,后人设立了数十家黄飞鸿武馆;近在南海西樵,乡人修缮黄氏大宗祠,建立了黄飞鸿狮艺馆。 为了更好地纪念和展现这位佛山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不朽的风采,2001年,佛山黄飞鸿纪念馆落成并向外开业。黄飞鸿纪念馆座落在佛山市区中心、著名旅游胜地祖庙的北侧,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,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,设有陈列馆、影视厅、演武厅、演武天井等。
佛山祖廟
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,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(1078-1085年),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,名“北帝廟”。原建築于元代末年被焚燬,明初洪武五年(1372年)重建。之所以稱為祖廟,據載是因為“歷歲久遠,且為(佛山)諸廟首”的緣故。明初重建祖廟時,規模“不過數楹”,此後隨著佛山城鎮經濟的日漸發展,祖廟不斷擴建,至清代初年,成為一座體系完整,結構嚴謹,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,並完好保存至今。 1962 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。 祖廟建築群佔地3500平方米,由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的萬福臺、靈應牌坊、錦香池、鐘鼓樓、三門、前殿、正殿、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。 作為眾廟之首,在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機構之前,佛山祖廟曾長期用作處理地方事務的議事場所,異於一般神廟。它的建築乃至裝飾、陳設,全部由各行業捐奉而成,且大多是本地生產。佛山歷史上著名的鑄造、制陶手工業,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。建築的精巧瑰麗也反映著古代佛山的繁華。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貴歷史遺產。因此,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。 祖廟的建築裝修琳瑯滿目,豐富多采。如瓦脊上的石灣陶瓷、墻壁上的 磚雕、灰塑、嵌瓷和殿堂裏的木雕、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 雕等等,題材十分廣泛。所塑造的各種故事人物、鳥獸花卉等,大都構思新奇,刻劃細緻,生動傳神,耐人尋味。 靈應牌坊是祖廟的重要建築物,建於明景泰二年( 1451 年),正值明景泰帝將祖廟“敕封”為靈應祠之時,施工格外講究,壯麗異常。清代以前,牌坊曾是祖廟的第一道建築,坊前有廣場。進入祖廟時,先經牌坊,過錦香池橋(今無),登石級而後入三門。清以後增建了戲臺、廊廡,牌坊才失去了門樓的作用。牌坊建於兩座高0.8米、長4.9米、寬3.8米的白色花崗岩臺基上,為三樓三層式。明間寬5米,次間寬2.1米,通高11.4米。第一層為歇山頂,第二、三層為廡殿頂,檐、柱間大量施用鬥拱,飛檐疊翠,層出不窮。其下用十二根柱子承托,左右各六根柱子,中間為木柱,外沿為石柱。由於是獨立的單體建築,除要承載牌坊的凈重外,尚須抵抗驟然而至的強風造成的撓曲力,故設計嚴格,結構精密,1976年曾受十二級陣風吹襲而安然無恙。 萬福臺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(1685年),距今已有 350多年的歷史。萬福臺是演戲觀賞用的,看臺兩旁設有包廂,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目前保存得完好的古戲臺。建築為歇山頂,不用鬥拱,面寬三開間,通長12.73米,進深二開間,11.78米,分前後臺;中間用一裝飾大量貼金木雕的隔板分開,前後臺各佔一開間。隔板有四個門,分別供演員及工作人員出入。前臺演戲,後臺化粧。前臺三門敞開,演戲在明間,奏樂在次間。臺高2.07米。臺前有廣闊的石鋪空地容納觀眾。空地東西各有廊,為卷棚頂二層建築,當時供士紳富戶觀劇之用。 佛山市博物館為推動粵劇文化的發展,近期對萬福臺進行了重新加固和復原,並按明清史料記載使萬福臺兩廊的包廂恢復其本來面目。到萬福臺參觀的遊客,可一邊觀看精彩的粵曲表演,一邊品茗閒談,在欣賞粵劇曲藝的同時,更可欣賞粵劇發源地和華南古戲臺的典雅風采,領略中國四大名鎮佛山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。
佛 山 祖 庙
范 纬
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市祖庙路的闹市中(图一)。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,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(公元1078--1085年),元明北帝庙,明代改称灵应祠;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,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,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。
祖庙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。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,明洪武五年(1372年)重建,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、扩建,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、制作精美、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。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、灵应牌坊、锦香池、钟鼓楼、三门、前殿、正殿、庆真楼等建筑组成,结构严谨、体系完整。
图一
范 纬
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市祖庙路的闹市中(图一)。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,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(公元1078--1085年),元明北帝庙,明代改称灵应祠;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,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,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。
祖庙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。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,明洪武五年(1372年)重建,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、扩建,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、制作精美、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。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、灵应牌坊、锦香池、钟鼓楼、三门、前殿、正殿、庆真楼等建筑组成,结构严谨、体系完整。
图一
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,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(图二)。粤剧起源于佛山,每年六七月份,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,解散旧班,重组新班。依照惯例,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。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,台面宽三开间。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,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。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;下部雕刻戏曲故事"曹操大宴铜雀台"的场面;左右分别雕刻降龙、伏虎二罗汉。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、技艺娴熟、笔法粗矿。
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(1451年)的灵应牌坊(图三)。牌坊北侧是锦香池(图四)。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,是北帝的象征。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、端肃门。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、灰雕和陶塑。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。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,面露微笑,手擎宝镜,象征日神;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,婀娜多姿,手擎宝镜,象征月神。
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(1450),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(图五)。建筑考究,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(图六),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。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,陶塑高约1。5米,全厂31。6米,由152个人物组成,有"文如璧"字款。这种多姿多彩、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,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,富丽堂皇。
跨过三门,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(图七)。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。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,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。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,上层雕刻内容是"李元霸伏龙驹"的场面。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。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。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,高举着写有"李"字的旗帜,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。广东民间把"龙驹"比作"红鬃烈马",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"红毛鬼"。所以"伏龙驹"就是驯服"红毛鬼"的比喻。尤奇妙的是,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,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、身穿燕尾服的洋人。他们或被打翻在地,或跪地求饶,丑态百出。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。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,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(图八)。
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的大殿,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、最重要的建筑,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(图九)。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,铜像重约2。5吨。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,慈眉善目,五屡长髯飘在胸前,服饰华贵,赤裸双足。铜像的头光、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,整尊神像金光灿烂,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。
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(1796年),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,楼为二层(图十)。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,属佛山十景之一,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。
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,大门坐东朝西,穿过林木繁盛、花香鸟语的庭院,走进端肃门,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。中外游客熙来攘往,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。
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(1451年)的灵应牌坊(图三)。牌坊北侧是锦香池(图四)。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,是北帝的象征。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、端肃门。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、灰雕和陶塑。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。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,面露微笑,手擎宝镜,象征日神;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,婀娜多姿,手擎宝镜,象征月神。
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(1450),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(图五)。建筑考究,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(图六),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。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,陶塑高约1。5米,全厂31。6米,由152个人物组成,有"文如璧"字款。这种多姿多彩、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,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,富丽堂皇。
跨过三门,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(图七)。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。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,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。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,上层雕刻内容是"李元霸伏龙驹"的场面。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。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。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,高举着写有"李"字的旗帜,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。广东民间把"龙驹"比作"红鬃烈马",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"红毛鬼"。所以"伏龙驹"就是驯服"红毛鬼"的比喻。尤奇妙的是,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,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、身穿燕尾服的洋人。他们或被打翻在地,或跪地求饶,丑态百出。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。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,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(图八)。
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的大殿,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、最重要的建筑,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(图九)。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,铜像重约2。5吨。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,慈眉善目,五屡长髯飘在胸前,服饰华贵,赤裸双足。铜像的头光、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,整尊神像金光灿烂,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。
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(1796年),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,楼为二层(图十)。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,属佛山十景之一,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。
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,大门坐东朝西,穿过林木繁盛、花香鸟语的庭院,走进端肃门,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。中外游客熙来攘往,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。
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
祖廟原名北帝廟,建於北宋元豐年(1078-1085年),因建於佛山鎮諸廟之首,所以稱為祖廟。黃飛鴻博物館設置有陳列館、影視廳、演武廳、演武天井。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,還展示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傳奇小說、舞臺劇、廣播、電影、電視劇等文化珍品。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,振興嶺南武術為己任。他生前見義勇為、扶弱助貧、濟世為懷的風範,在武術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軼事,被世人廣為傳誦。除有黃師傅的紀念館外,還有佛山祖廟、葉問堂、孔聖殿及展覽廳等。欣賞"黃飛鴻博物館"南方獅藝表演耍拳、竿上採青及武術表演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assontorch.org.hk/b5_html/doc/china/china_2/1/china_2_1_6_course.doc
五、六十年代,香港以黃飛鴻為題材拍攝的電影可謂多不勝數,當中飾演黃飛鴻一角的關德興,和時常扮演奸角的石堅,幾乎是那年代正、反兩派的佼佼者。「黃師傅」電影歷久不衰,近代仍有電影以他作題材。而今天是紀念真正黃飛鴻師傅的一個日子,因為在1925年3月25日,黃師傅於廣州市醫院病逝,享年69歲。
黃飛鴻(1856 – 1925),原名黃錫祥,出生於廣東佛山鎮的武術世家,父親黃麒英則為「廣東十虎」之一,同是一代武術精英。黃飛鴻5歲開始習武,甚得家族真傳,故自幼不斷磨練各種武藝,比較擅長於虎鶴雙形拳、工字伏虎拳、五郎八卦棍等,還得到當地「少年英雄」的稱道。另外,他亦曾隨父在佛山、廣州一帶賣藝,學成鐵綫拳及飛鉈等絕技;同時,武術獅藝亦是黃飛鴻的拿手好戲。
除了武術之外,黃飛鴻亦精通醫藥。他約在1868年於廣西開設跌打醫館,並在當地教授武藝和治療刀傷跌打;及後在廣州仁安再開設寶芝林醫館,主要是贈醫施藥,救治貧苦的平民百姓。此外,黃飛鴻亦曾偕徒弟包括梁寬、林世榮等,在佛山的鬥蟀場館中負責擔任保鏢;更曾參加抗日活動,隨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任軍隊拳術教練,其聲名響遍中國。
雖然黃師傅早於1925年今天去逝,但佛山市博物館為紀念他生平事蹟而建的「黃飛鴻紀念館」,到2001年才建成,內裏公開展列黃飛鴻拳術武藝的歷史資料,及各類有關黃飛鴻為題材的文化產物,例如小說、電影、粵劇、電視劇等跨逾半世紀的藝術,藉以大力宣揚佛山武術文化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881903.com/page/zh-tw/newsdetail.aspx?ItemId=106903
紀念館入口:
寶芝林:
功夫表演:
表演採青既地方:
相片來源:http://travel.openrice.com/traveller/reviewdetail.htm?reviewid=2382
資料提供者: limantat,wongkayee,yikwaiyu,lamchunyin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assontorch.org.hk/b5_html/doc/china/china_2/1/china_2_1_6_course.doc
五、六十年代,香港以黃飛鴻為題材拍攝的電影可謂多不勝數,當中飾演黃飛鴻一角的關德興,和時常扮演奸角的石堅,幾乎是那年代正、反兩派的佼佼者。「黃師傅」電影歷久不衰,近代仍有電影以他作題材。而今天是紀念真正黃飛鴻師傅的一個日子,因為在1925年3月25日,黃師傅於廣州市醫院病逝,享年69歲。
黃飛鴻(1856 – 1925),原名黃錫祥,出生於廣東佛山鎮的武術世家,父親黃麒英則為「廣東十虎」之一,同是一代武術精英。黃飛鴻5歲開始習武,甚得家族真傳,故自幼不斷磨練各種武藝,比較擅長於虎鶴雙形拳、工字伏虎拳、五郎八卦棍等,還得到當地「少年英雄」的稱道。另外,他亦曾隨父在佛山、廣州一帶賣藝,學成鐵綫拳及飛鉈等絕技;同時,武術獅藝亦是黃飛鴻的拿手好戲。
除了武術之外,黃飛鴻亦精通醫藥。他約在1868年於廣西開設跌打醫館,並在當地教授武藝和治療刀傷跌打;及後在廣州仁安再開設寶芝林醫館,主要是贈醫施藥,救治貧苦的平民百姓。此外,黃飛鴻亦曾偕徒弟包括梁寬、林世榮等,在佛山的鬥蟀場館中負責擔任保鏢;更曾參加抗日活動,隨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任軍隊拳術教練,其聲名響遍中國。
雖然黃師傅早於1925年今天去逝,但佛山市博物館為紀念他生平事蹟而建的「黃飛鴻紀念館」,到2001年才建成,內裏公開展列黃飛鴻拳術武藝的歷史資料,及各類有關黃飛鴻為題材的文化產物,例如小說、電影、粵劇、電視劇等跨逾半世紀的藝術,藉以大力宣揚佛山武術文化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881903.com/page/zh-tw/newsdetail.aspx?ItemId=106903
紀念館入口:
寶芝林:
功夫表演:
表演採青既地方:
相片來源:http://travel.openrice.com/traveller/reviewdetail.htm?reviewid=2382
資料提供者: limantat,wongkayee,yikwaiyu,lamchunyin
訂閱:
文章 (Atom)